徹底擁抱資本市場 房企試水H股全流通
摘要: H股全流通改革鋪開僅半年,已有四家房企忍不住嘗鮮。
H股全流通改革鋪開僅半年,已有四家房企忍不住嘗鮮。
6月底至今,藍光嘉寶(02606.HK)、雅生活(03319.HK)、富力地產(02777.HK)接連公告稱,正式收到中國證監會有關實施H股全流通計劃的批準,首創置業(02868.HK)相關申請已被受理,至今仍在等待中。
H股全流通,即在香港采用H股架構上市的內地公司,此前不能在港交所流通的內資股可得以轉讓流通。2018年,證監會曾就此進行試點,2019年11月15日,H股全流通改革正式推開。
此番資本市場新動作,讓房企既好奇又興奮。目前,改革仍處于探索期,但其意義已被業界稱作“不亞于A股股權分置改革”。深陷融資困境中的房企,更是驚喜發現一條增強股份流通性、提升公司估值的新途徑。
這是時代變革帶來的機遇,但同樣存在不確定性下的挑戰。萬聯證券表示,H股全流通后,確實存在套利機會,如果H股相對內資股有溢價,可能出現內資股股東減持行為,對H股股價產生不利影響。
H股全流通獲批加速
作為最早申請試水H股全流通的地產類企業,【藍光發展(600466)、股吧】(600466.SH)旗下物管公司藍光嘉寶最早拿到證監會通行證。
6月28日,藍光發展發布公告稱,藍光嘉寶已收到證監會有關公司H股全流通計劃的正式批準,核準公司11509.02萬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,股份完成轉換后可在港交所上市。
目前,藍光發展子公司藍光和駿持有藍光嘉寶11584.02萬股股份,占后者總股本的65.04%,這部分股份全部為內資股。從2月份申請股份轉換至此,藍光嘉寶耗時四個月成為最早吃到螃蟹的選手。
緊隨其后的同樣為一家物管公司。7月1日,雅生活發布內幕消息稱,證監會批準公司將合計不超過9億股內資股及非上市外資股轉換為境外上市股份,同時增發不超過86,666,800股境外上市外資股。
目前,雅生活注冊總股本1,333,334,000股,其中內資股892,800,000股、非上市外資股7,200,000股、境外上市外資股433,334,000股,未能在H股上市流通的內資股和非上市外資股占67.5%。
“股份轉換并上市后,公司H股流通股比和流通市值將獲得提升,H股的股東結構將進一步多元化。”雅生活表示,各方股東利益聯系也將更為緊密,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架構,激勵高管團隊和員工發揮積極性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
而富力地產,則是真正意義上首家獲批H股全通流的房企。7月15日晚,富力發布公告稱,擬將公司全部2,207,108,944股境內未上市股份,轉換為境外上市股并于港交所上市,批準自7月9日起十二個月內有效。
截至2020年7月17日,富力總股本34.95億股,總市值約317億港元,其中港股股本12.88億股,占總股本比例36.85%,港股市值約117億港元。這意味著,該公司有約63%比例的股份無法流通。
在房地產行業,這并非普遍現象。目前,130多家A股或A+H股上市房企,以及數十家以紅籌架構在港上市的企業,均已實現全體股東股票上市流通。后于富力上市的碧桂園、龍湖、恒大等房企,均為紅籌股。
7月10日,富力堅持了十余年的回A計劃畫上句號,證監會最新發布的相關監管信息情況表中已沒有富力的名字。只是這次,“終止審查”并非終點,H股全流通成為富力回A不得的替代方案。
而另一家房企仍在等待“喜訊”。7月8日,首創置業公告稱,擬申請將合計不超過28.32億股的內資股及非H股外資股轉換為公司H股并在聯交所上市,目前證監會已受理相關申請。
內資股價值更加市場化
對融資估值雙承壓的房企來說,資本市場的這股“活水”,無異于荒野之甘霖。
在港股資本市場中,中資股包括紅籌股、H股和民營非H股。所謂H股,即內地公司將部分股權拿出在香港發行并上市,按內資股是否在A股上市,還可進一步分為A+H股和純H股,H股全流通便是針對未上市的純H股。
對H股上市公司來說,境內未上市股份無法在港交所公開轉讓,公司股份流動性受限,內資股股東減持、股份質押以及通過股價獲益困難,這會導致內資股股東上市后積極性不高,公司估值普遍偏低。
富力地產、首創置業便長期受估值不高、流通性不足等因素困擾。以富力為例,上市至今,富力股價最高點還停留在2007年的21.26港元(復權價),此后一路下跌至2008年低谷,至今未恢復至高點。
不僅如此,自去年富力凈負債率升至199%后,管理層更加注重降杠桿,計劃在2020年將凈負債率下調至185%。但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,富力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729.4億元,貨幣資金則僅有336.6億元。
首創置業同樣如此,截至2019年末,公司凈負債率為159.28%。因其負債情況,6月24日,標普確認首創置業 “BB+”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,展望為“負面”,并預計其未來兩年杠桿率仍將保持非常高的水平。
疫情沖擊下,上半年富力實現銷售金額約510.6億元,同比下降15.2%;首創置業累計實現簽約金額約337.0億元,同比下滑16.8%。銷售業績及回款承壓,讓本就趨緊的賬面資金再添壓力。
廣發證券研報顯示,在證監會監管下,市場擔憂內資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利益不一致,在考慮H股再融資需求時更為慎重,間接提高了其融資成本。如果全流通順利完成,上述房企現金流的緊張感,或能得以緩解。
與此同時,多位業內人士表示,H股全流通可增強公司股份流動性,進而便于提高H股在國際市場指數中的權重;其次,有利于促進H股公司各類股東利益一致和公司治理完善,提升公司估值。
盡管有諸多利好,投資者仍擔憂H股全流通后,公司股價是否會存在拋售壓力。日前,瑞銀已將雅生活評級由“買入”下調至“中性”,因其參與H股全流通并增發后,自由流通量料將增加20%,但每股盈利將稀釋6.5%。
萬聯證券也表示,全流通后可能出現內資股股東減持行為,進而對H股股價產生不利影響,但總體上減持壓力有限,主要因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存量不大,相當于港交所上市股份總市值的不足7%,且H股目前估值較低,預計低估值公司股東減持動力有限。
H股,全流通,富力
